明珠中翳

2019年3月9日 星期六

看中医,身体排毒驱风邪时都有哪些反应?

在中医治疗的过程中,比如服用中药、针灸治疗、推拿足疗、拔罐刮痧等,病人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身体反应。特别服用了补药或提升了阳气之后,当人体阳气充足了,就会不断地输向全身经络和脏腑。

但是各人经络畅通程序不同,经络内正邪相争激化,元气不断冲击病气,并使病气驱逐出体外,这时就会出现一些排出邪气毒素,恢复健康的反应。有时服用疏通气血、排除阻滞的方子时也会出现明显的排毒驱邪的反应。
当病气完全排出体外后,相应的自觉症状也随之减轻或消失。建议正在看中医的朋友,如果有以下排毒驱邪的反应,就一定要配合医生的治疗,从而改善或修复病体。
如果不是排邪反应,就要进一步辨别诊断和治疗,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或者停药。


排毒驱邪途径各有不同

由于风邪病气进入机体的部位不同,性质不同,导致的疾病不同,况且,不同人体的体质亦不同。因此,排出毒素邪气的途径各种各样。一般来说,病气大致会从下列几个途径排出。

01
四肢末端
两手和两足是全身肢体的最末端,也是最容易排出邪气的地方。一般来说,病气的来路亦即毒素邪气的出路。邪气毒素多数是从四肢,从肌表向躯干,向内脏侵入的。
而排毒驱邪时,又会从来的路径排出去。临床上,侵入人体的病气常呈冷风(风)、冷汗(寒)、粘汗(湿)等形式从手足的八邪、十宣、八风、气端和劳宫、涌泉等穴位排出体外。
排毒反应时,经络内可能产生移痛反应。移痛时,病气所经过处,常伴有痛、酸、胀、麻、痒等感觉。

02
皮肤
阳气激活后,人体自我调节,寒气会由皮肤排出体外。皮肤排寒时,浑身冒冷汗,皮肤排湿时,大汗淋漓,甚至出粘汗。有的人,粘汗如胶水或黄油,色深、异臭、极粘。

排汗出,应及时用干毛巾擦干,避免受风,切勿用冷水冲洗。还有的人出疹子,这也是肝内的毒素以及体内的废物排出来了。一般过敏性体质多见此类反应。
根据疹子排出的部位,可以推算出排邪的经络,比如足底涌泉穴处出疹子,那是少阴经的毒邪出来了,如果是足背部,那是阳明经的毒排出的部位,其他部位皆如此。


有的病人说,早晨起床后自觉屋子里较平时特别臭,岂不知这是机体阳气充足了,借睡觉时把病邪通过皮肤排出的反应,表现为臭气。当然,开开窗户就行了。
有的病人服药后出现面部起小白粒,似疹子,但不痒。这是病人的卫气本虚,不足以宣通水液排汗外出。中焦阳气补充后,营卫足而祛除邪气向上向外透出皮肤的反应。
再有就是手脚的蜕皮反应。一般如果病邪在身体上部,多通过双手的蜕皮来祛邪,如果在下部,则往往通过双脚的蜕皮来排出邪气。蜕皮时双手双脚如蛇蜕皮一样,完整地蜕出一层旧皮来,模样十分怪异,但蜕出后的新皮肤则光亮如鲜。有的病人会全身蜕出一层皮来,而大病随之而愈,殊为神奇。

03
尿液
饮症患者,身有水肿。待任脉畅通后,水饮会从大小便中排出。水饮排出后,水肿即退。
暑火也从尿中排出,暑火者,尿色极黄,排尿时会有尿道刺痛感,排尿后尿道刺痛感消失,此时应多饮温开水,以助排毒。

04
消化道
不少病人服药后会出现便秘,或者腹泻,每天去几次厕所,总觉排便不畅。或者出现便秘与腹泻交替。但不会特别难受,继续服药,五六天即通,便秘、腹泻即可自然消失。
这都是胃肠道反应,胃肠道的反应在整个疾病治疗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胃肠道是多数病邪毒素向体外排出的通道,体内太多的酸性产物以及毒素多数从大肠排出,因此,它的反应是极为复杂的。
腹泻时,一天之中甚至会泄近3至10次,甚至于一天大便15次,大便色黑,或者极臭,或者如水样,但不会有疲劳感,大量腹泻后病人反而觉得异常轻松,一点儿也不累。
临床常见不少太阴或者少阴体质的阳虚患者服四逆汤后,出现腹泻,这些都是毒素邪气自太阴排出的反应。

有的病人服药后会出现腹中有气体窜动,或觉胀满,或觉疼痛,或者放屁多,或者打嗝多。
这是阳气充足后,脏腑功能恢复,促进了中焦宣畅气机的功能,机体开始排出不畅之气,这是好事。一般有过肝病、胃病的人多有这种反应,等气排完了,病也就近愈了。
如果病邪是在上焦部位,往往是以呕吐的方式排邪。比如肺癌患者,服中药后会出现频繁的呕吐,吐出粘浊性痰液,这是正气恢复后,努力把瘀滞在上焦的邪气以呕吐的方式排出体外。
中医本来就有汗吐下三种排邪方式,而吐法正是其中之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

05
呼吸道
客于督脉以及太阳经的寒气,可能通过打喷嚏排出。如果印堂受了风寒邪气,可能通过流涕排出。
临床上经常见到病人出现干咳或痰多,日夜不停;或忽然怕冷、怕风,大量地流鼻涕,鼻塞,打喷嚏,极像感冒。这是太阳经正气在攻邪的反应。

有的邪气毒素曾经由太阳经进入体内,结果毒素邪气排出时又经过太阳经了,所以,就会出现忽然感冒的反应。此时可改服大剂四逆汤合麻黄汤,以增强疗效。
如伴随有高烧,一般一天至三天就会退烧,而且这种发烧多数是只有上半身发热,也可服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一两天即可烧退而排出。


这些都是机体努力排除风寒湿邪的反应。一般各种风寒所致的疾病,只有将风寒排出体外,疾病才能治愈。
一般风寒湿邪毒素的外排,多以感冒、喷嚏、流涕等方式排出,或从经络的一些空位及四肢末梢排出,还有少数患者从呼吸之气及放屁中排出。
比如常见的支气管哮喘患者经治疗后,会出现无原因的感冒、喷嚏、流涕以及呼吸之气极为寒冷的现象,这就是呼吸道的排毒反应。
一些大病也可能通过咳嗽而愈。那是邪气从三阴层次向外透发到太阳层面,发为一过性咳嗽。数天后病邪即退而健康恢复。
五音通五脏。五脏中的病气可以通过自发性呻喊,由喉、鼻也可排出体外。

06
经络肌表
有时病人针灸推拿后或服用中药后,会出现周身肌肉、骨节剧烈疼痛,或者腹痛,甚至疼痛难忍。各别患者会出现昏迷一两小时的情况,这是阳气在经络中运行,把潜伏的阴邪驱逐出来的反应。
此时阳气正在修复病灶,以全面恢复机体的正常机能。如果身体有湿热感,那也是经络气血运行畅通而旺盛的自然反应。
有些肌肉痿缩的重病人,会反复出现浑身各处肌肉的疼痛,有时会剧痛难忍。
而且可能会伴有呕吐,口苦、发热等情况,这些都是身体阳气旺盛,修复病体,排毒祛邪通过经络肌表向外排出的表现。临床常见病人先是肌肉剧烈疼痛数天,甚至于一两个月,然后发现疼痛的肌肉已经不痿缩了,不凹陷了。
可以说,每一寸肌肉痿缩的修复都可能伴随着疼痛,但那是快乐的疼痛。这种修复经络的反应最是惊心动魄,需要医生极大的定见与病人极强的信心。


再者,客于机体不同部位的毒素邪气,其排出时的穴位亦有所不同。如深伏于少阴经以及心肾等处的病气经心包经,由劳宫穴排出,会出现劳宫穴发凉、出疹子等情况。

如劳宫穴关闭,病气排泄受阻,留住心包经,则会致胃、心脏、头部等部位不适。常见有恶心、呕吐、心区疼痛、头痛、头晕,严重者还会引起休克。这时要用针刺疏通心包经,病人也要自己按摩心包经诸穴以及膻中、昆仑等穴以帮助排邪。
少阴肾经的邪气则往往在足底的涌泉,或是然谷与涌泉之间的部位发为红疹,这时有麻黄附子细辛汤最是时候。
而阳明经的邪气也可能在商阳穴上排出,表现为商阳穴疼痛,或者出红疹子。一般来说,全身的邪气最后都将从太阳经排出。
所以,临床上经常见到不少病人会在排病的过程中出现足小趾的疼痛。这时就要加强排邪,千万不可去治疗小趾疼痛。

07
孔窍
孔窍是毒素湿邪容易侵入的途径,亦是毒素湿邪排出的途径之一。我们周身有不少孔窍,如眼、耳、鼻、口、下阴、肛门、尿道等等。
治疗后如果忽然出现牙齿热痛,或耳内疼痛,或流鼻血,或舌尖、嘴唇上火起泡,或喉咙又干又痛,或早晨醒来时眼屎很多,或腹泻,或耳内鼓荡,或耳鸣等等,都是阳气通畅后,邪气自孔窍排出的反应。
腹泻一般是六腑的邪气排出的必经过程。耳朵是少阴肾脏的邪气排出的途径之一,有时也会出现短暂的耳鸣,是邪气排出的反应,但一过而止。
再如妇女因寒邪过重而月经不调,或崩漏、或淋漓不止,服药后可能停经一个月,次月即通,或月经提前几天甚至十几天,次月就会正常;
排血量可能会多于往常,但不会像往常那样疲倦;后几个月会排出大血块,经血呈酱油色。虚寒型不孕症患者可以因此而怀孕。
卵巢囊肿会发生轻微破裂出血,而后痊愈并恢复正常。有时还会出现尿血、尿道炎和阴道炎等症状。

08
六经顺序排毒驱邪反应
邪深伏厥阴时,如果突然出现心慌,或口渴,或不爱吃饭,甚至出现恶心呕吐现象。
这表示毒素湿邪自厥阴转出少阴、太阴,病根已经开始松动了。此时当加重药量,或者加服理中丸以扶太阴,或者适当多喝点水。

一般来说,邪气的排出顺序是自阴而阳。具体来说,自厥阴、少阴,而至太阴。
自阳明、少阳而至太阳。太阴的排出途径往往是阳明胃肠道,而太阳的排出途径则是肌表。
但也有从少阴直接至太阳排出体外的。因为少阴与太阳互为表里,二者互根互转。如果少阴阳气不足之体质,一感毒素邪气则会经常自太阳直入少阴。
比如感冒挂水后猝死,或者从感冒、咳嗽变成心肌炎、急性肾炎的患者,都是少阴阳虚体质。其实,治肾炎就象治感冒,非常直接,非常有效。

09
人体突出部位亦是排邪的常见途径
人身除躯干外,其他部位都属突出部位,如四肢、头、鼻等。机体阳气一旦充足了,就会从躯干向突出部位输送阳气,毒素邪气则在这些部位被驱赶出体外。
如忽然头痛难忍,或后头痛、偏头痛、头顶痛,前额痛等,这是阳气充足,祛邪于外,邪气与人体本身的正气相争的自然反应。
疼痛越是剧烈,则邪正相争越是剧烈,越是需要继续服药,或加大剂量,以扶助阳气,祛邪外出。
有时四肢也会出现疹子,或者疼痛,或者麻木,或者瘙痒,也都是邪气不能立足于脏腑,向四肢部位逃窜的反应。
10
感情反应
排邪时可能产生自发性的哭、笑、呼喊、呻吟、歌唱和言语等感情反应。其反应的发生率很低。各种感情反应发生于不同的心理状态。
排病反应经历时间因人而异。一般病在经络历时最短;病在六腑历时稍长,病在五脏历时最久。
排病反应亦与病人体质相关,阳盛体质最易排毒,阳虚体质最难排邪。
另外,中医处方的剂量亦会影响排邪的时间。一般来说,在病人不虚的情况下,若方子剂量大,则排邪快些。
比如治疗感冒,若虚人外感,则当先扶正再祛邪,若病人平素不虚,则一两付药即可排除邪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