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中翳

2019年7月11日 星期四

三伏贴适合哪些人?能治哪些病症?


三伏贴,是一种传统中医的疗法,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其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三伏贴是结合针灸、经络及中药学,以中药贴敷于穴位,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热性刺激,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中医认为,在一年中阳气最旺的三伏天贴敷,可以治疗多种过敏性及慢性病病症。如:鼻炎、气管炎、咽炎、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秋冬季反复发作的疾病,故称其为"冬病夏治"。

1、贴三伏贴时间:
贴三伏贴时间为每年的三伏,即初伏、中伏、末伏。
初伏:07/12/2019 - 07/22/2019
中伏:07/22/2019 - 08/10/2019
末伏:08/11/2019 - 08/22/2019

2、三伏贴原理及使用方法:
三伏贴作为中医疗法,在时间及使用方法有一定限制,一年中的三伏天是最热的时候,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此时人体的阳气最为旺盛,肌肤腠理开泄,气血趋于肌表,皮肤松弛,毛孔张开,经络气血流注最为旺盛,通过特殊调配的药物贴敷于特定穴位,可使药物持续刺激穴位,此时药物最易从皮肤渗入穴位经络,并通过经络血脉直达病处,有助于药物的渗透及邪气的外驱,因此,在三伏天里进行穴位贴药,可通过经络内传、气候、穴位、药物共同作用,提高免疫抗病能力,对调节机体阴阳平衡、恢复脏腑功能,都有着不可低估的效果。
三伏贴配方主要是采用辛温药物,达到温阳散寒之功效。不过,具体配方比例及贴敷穴位要依据病症而定。三伏贴针对于不同的人群,不一样的病症都有不一样的配方。
三伏天, 每位患者每一个伏天贴伏约为4-6贴,成人可贴6-10小时,小儿2-6小时,但根据每位患者个体差异、病情轻重,医生对贴伏次数及穴位可做适当调整。 
3、适应症:
①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以及体虚易感冒人群。
②消化系统疾病:虚寒型胃病、慢性结肠炎、腹泻以及各种慢性胃肠道疾病。
③妇科疾病:寒凝血瘀所致的痛经、宫寒症、带下量多等。
④风湿骨病:各类风湿病、骨性关节炎以及各种肩颈腰腿痛等。
⑤其他:免疫力低下、小儿遗尿、老年慢性前列腺肥大等。
4、三伏贴作用:
①穴位作用:
通过药物对穴位产生的刺激作用,引导经络产生正面的变化,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使体内各脏腑器官达到阴阳平衡的状态,进而对已出现不良症状的身体机能产生温和、有效的调节作用。
②药效作用:
使用三伏贴,可将中药直接贴敷于体表,其有效成分可以通过体表皮肤毛孔进入体内环境,发挥其药物效应。此外,由于穴位刺激,药物分子还可以通过经络运行到达各个需要调节的器官。因此,三伏贴中药也将直接作用于人体的阴阳调和、经络调理,并进一步发挥对冬季慢性疾病的恢复作用。
三伏贴的调理是一种综合疗法。
5、注意事项
①三伏贴并不适合所有的人群,它仅适用于寒虚体质的人,对于某些阴虚内热、湿热的人群,还可能产生反面效果,加重或延误病情的诊治。
②三伏贴通常贴敷时间为6-10小时,贴敷约一刻钟后也许出现皮肤瘙痒、发热等不适,若严重者,应立即停止使用。在贴敷时,使用者不宜进入室温特低或特高的环境。
③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者、有接触性皮炎患者、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妊娠期妇女、2岁以下幼儿者不宜使用或遵医嘱谨慎使用。
患者在贴敷三伏贴之前应先去就诊咨询医生,询问是否适合使用,从而使三伏贴疗效达到最佳。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转发是善举,分享是美德!

2019年7月9日 星期二

针灸好还是推拿好?


大家都知道中医治疗疾病的时候,不仅会给患者开一些中药,有时候也会建议患者用针灸或者推拿,或拔罐等方法来进行,其实这些方法主要是通过人体的穴位来治疗患者的疾病,针灸就是在相应的穴位上针刺,而推拿就是在相应的穴位上按揉。

中医认为疾病的根源就在于人体阴阳失调,体内整体平衡被破坏导致的,病症总体上来说或虚或实、或表或里,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而扎针有助于调动全身阳气的运行。不管是虚症还是实症,只要辨明是哪条经络的问题,然后针灸特定的穴位来打通堵塞的经络,达到针入痛减的作用。

针灸和推拿的原理不同,推拿是通过各种手法来打通经脉;而针灸是调动体内的阳气去打通经脉,滋补虚损的肌肉。而扎针是用自身的气血驱逐病患,推拿则是寻找外力。

那么,针灸和推拿哪个效果更好呢?


推拿疗法:

中医推拿是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用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理疗目的方法,从性质上来说,它是一种物理的治疗方法。从推拿在治疗上,可分为保健推拿、运动推拿和医疗推拿。

中医推拿的手法有:
推法、拿法、滚法、捏法、按法、揉法、搓法、点法、摩法、摇法、抖法、拍法等。不同的手法有着不同作用。中医推拿以疏通为主。所以,推拿在中医临床也有着一定的治疗作用。



针灸疗法: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人体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或烤灯、或通电等在针刺的部位上熏灼、温热、电流等刺激在穴位上来治疗疾病。



针灸是通过平衡阴阳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是通过 “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阴阳”。来达到治病的目的。这种功能中医叫做扶正祛邪。扶正就是扶助正气,就是增强机体抵抗力;祛邪:是驱除致病菌及致病因素。

比如:同是一个足三里穴位,在针灸治疗疾病中,起着相反的作用。举例胃痉挛的时候,胃的紧张度是增高的,针灸足三里能起到缓解痉挛的作用,是紧张度降低;相反,当胃下垂时,胃的紧张度是降低的,针灸足三里,又能使胃的紧张度增加。


这种双向调整就是矫正机体功能偏盛或偏衰,从而来治病的,因此针灸治病是科学的。


针灸不但能疏通,还能以补,卸的方式治疗疾病、调和脏腑、平衡阴阳。

欢迎在youkapp中搜索明珠中医,App下載地址:www.youkapp.com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转发是善举,分享是美德!

2019年7月4日 星期四

中医说的忌口是什么


什么是忌口?
忌口”也称禁口、食忌、食禁等,是指在中医临床中注意饮食禁忌,以避免影响治疗效果。

忌口”是在“药食同源”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而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忌口是指病人患病时在饮食方面的禁忌,又称“病中忌口”。这是患者在医生开方后最为关心的问题。

广义的忌口除病中忌口外,还包括因年龄、体质、地区和季节的不同而忌服或少服某些食品,也包括为避免某些病情复发而忌服某些“发物”等。

忌口的问题确实存在。食物、药物都有偏性,人在生病或体质失衡时也具有偏性,怎能无所忌呢?


一、忌口古人早有论述


张仲景老师父在《伤寒杂病论》里已经这样教学生了。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就提到,太阳中风证服用桂枝汤后要「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在《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中又提到:「病人脉已解,而日暮微烦,以病新差,人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则愈。」

在《金匮要略》中又设置了「禽兽鱼虫禁忌并治」和「果实菜谷禁忌并治」两个篇章,明确指出:「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强调了病中忌口的重要性。

简单地说,忌口是指在治疗中应注意饮食禁忌,以避免影响治疗效果,中医是,西医亦是。只不过两种医学遵循的是不同的理论体系,所以缘由上表述不同。



二、忌口食物有分类


中医历来认为「药食同源」,指出食物与药草一样,皆有「寒、凉、温、热、平」五性,「辛、甘、酸、苦、咸」五味,并按食物的性味、功能,将须忌口的食物分为以下几类:

1
辛辣类

包括辣椒、胡椒、生姜、大蒜、韭类、花椒、青葱、芥末、酒类等。

2
生冷类

包括西瓜、梨子、柿子、菠萝、香蕉等生冷水果;萝卜、白菜、苦瓜、竹笋、蚕豆等寒凉蔬菜;冰棒、冰淇淋、冷藏饮料或果品等冷冻食品。

3
甜腻类

甜包括白糖、红糖、各种糖果、糕饼、甜食以及含糖多的荔枝、龙眼、甘蔗等水果;腻包括猪油、猪肉、牛肉、羊肉、动物内脏和油炸、烧烤食品。

4
发物类

包括蛋、虾、蟹、鹅肉、牛肉、猪头肉、公鸡肉、狗肉、竹笋、芥菜、木薯、南瓜、韭菜、胡椒等。

5
海鲜类

包括虾、蟹、螺、贝类、带鱼、海鳗、乌贼、鱿鱼等水产品。



三、忌口仅仅是生病时不吃的东西?


上面我们说的是狭义上的忌口,其实除病中忌口外,还包括因体质、年龄、地区和季节的不同而忌食或少食某些食品,也包括为避免某些病情复发而忌服某些「发物」等。

1
体质忌口

先说说跟体质有关的。健康者,饮食注意全面合理即可。

体质偏实者:邪气盛则实」,即邪有余的体质,如湿热质痰湿质瘀血质,这一类的人就不宜再补充过度的营养,尤其要减少脂肪的摄入,可以多吃含有丰富膳食纤维的食物,同时加强锻炼,避免发展成代谢性疾病。

体质偏虚者:体质偏虚的人忌口会多一点,至少也要根据阴阳等方面来做判断。
如偏阳虚的,忌寒凉、生冷食物,不宜过食生冷的瓜果菜肴。
偏阴虚的,要对温燥伤阴的食物避而远之,如葱、姜、蒜、辣椒等辛辣刺激食物。
虚证者多好补益,但也要注意适度,尤其不能多吃肥腻、油煎、干硬等难以消化的食物,而要在补中有疏,以清淡和富于营养为宜。

2
年龄、性别忌口

小儿及老人:从年龄特点来看,小儿「脾常不足」的特点明显,所吃的食物应与其消化功能适应,吃了不舒服或拉肚子的东西就记住不再吃。

而老人脏腑衰退、化源不足,应以温热熟软的食物为主,节制脂肪和糖类,多吃清淡素食,忌黏硬生冷的食物。

妇女:妇女由于有经带胎产等特殊时期,所以饮食尤其重要。

经期,如果身体健康,只要饮食规律即可,但要慎食冷物,以免血管过度收缩引起痛经;而平时身体虚弱者,应注意在经后服用一些补气养血的温性食品,如大枣、红糖、龙眼等,对于寒凉食物与辛热食物皆应忌服。

孕期,应注意食物品种多样化,适食多餐,勿嗜过咸、过甜食物,忌烟酒、辛辣、油腻、刺激等食物,减少食物对胃肠道刺激。
哺乳期注意补气养血,保证母乳中的营养。


3
季节、地域忌口

季节的变换,会给人体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医「天人合一」理论提示我们应根据人体对外界气候的反应,适时调整饮食。

春季:春季人体阳气处于升发之时,肝胆气旺脾胃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饮食上应当减酸增甘,培养脾气,适宜多吃清淡菜蔬和豆类,不宜吃油腻辛辣,以免内生火热。

夏季:夏季热邪挟湿,使得脾胃受困,消化功能减退,饮食应以甘淡、清爽为主,避免油腻,特别是不要贪食生冷瓜果。

秋季:燥气当令,燥易伤肺,因此易发咳嗽,应当滋阴润肺,多食梨、芝麻、蜂蜜、甘蔗及乳制品等柔润食物,少食辛辣,不宜过食辛温大补之品。

冬季:万物封藏,寒邪正盛,对体虚、年老之人来讲是进补的好时节,可多食用羊肉等温热性食物,勿食冷食。

地域因素也对人体有着重要影响。

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曾指出,不同地域的人由于环境与饮食习惯不同,可能会诱发相关的疾病。如:

东方之人,「食鱼而嗜咸」,多发痈疡;

西方之域,水土刚强,其民「华食而脂肥」,易发内风;

北方之域,天寒冰冽,民多乳食,多「脏寒生满病」;

南方之人,「嗜酸而食腐」,而地域多湿,易发挛痹。

虽然当时的情况已与现在有所差异,但是也提示我们可以在饮食上就当地所缺乏的物质以及多发的疾病做相应的补充和调整,减少疾病易发的因素。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转发是善举,分享是美德!

服中药期间有哪些禁忌


中医看病的过程是:望闻问切、诊断、辨证、开中药方,再把一包包中药包好交给患者,最后就是对患者交代煎药方法、服药方法药后忌口、及药后其他注意事项、服药后的身体反应及预后等。这些每一个环节都能影响治疗的效果。

一、煎药方法

虽然现在都有代煎服务,但说实话,大部分都煎得不好,药液稀而无味,真的不如患者自己回家煎的效果好。但煎药方法是有讲究的,大多数患者对于煎药都不是很懂,所以这一点必须正确地交代给病人。

1
煎药工具

有很多药是忌铁器,如地黄何首乌仙茅益母草等。《证类本草•干地黄》:煎忌铁器。《证类本草•何首乌》:忌铁。
所以煎药工具最好用陶瓷锅或者砂锅。



2
先煎、后下、另煎

处方中的药材是否需要先煎、后下、另煎都是有讲究的。
比如《伤寒论》里麻黄葛根要先煎,去掉白沫后再入其他的药。有时候大黄要后下,增强泻下之力。芒硝要煎好药之后,放进去融化。附子泻心汤中,附子要另外单独煎。

3
煎药次数

一般都是煎两次,第一次先放碗水只煎出一碗倒出放在一边,第二次放3三碗水再煎出一碗与第一次煎出的一碗合在一起,然后早晚各服一碗。



4
煎药时间 

有的药需要久煎,有的药需要煎得快一点。一般来说感冒药煎个10多分钟就可以了,煎得久了反而不好。补益药可以煎久一点。
还有就是,药物有四气五味,取其气的,煎得快一点;取其味的,煎得久一点。
所以,煎药方法是很有讲究的,煎不好的话,是会影响药物的疗效的。

二、服药方法
1
服药时间

 一般来说,服药应该和吃饭隔开半个小时。有的药需要饭前服用,有的药需要饭后用。古人的规矩是,下焦的药,饭前服;上焦的药,饭后服。
也有的药需要早晨空腹服,如十枣汤。治疗失眠的药,一般在睡前一两个小时服用。等等。

2
服药温度

有的药需要热服,有的需要冷服,有的需要温服。其实大多数药都是温服。发汗的药,一般服用温度稍微热一点,更有助于发汗。
有时候需要热药冷服,有时候需要冷药热服。这些都要注意的。

3
服药次数

我们看《伤寒论》,一般都是一剂药分3次服用,也有一次的,也有四次的。
因为这里有个药力接续的问题,如果两次服药时间相隔太远,影响药力接续,也会降低疗效。


三、忌口

服药不忌口,最轻的后果就是降低疗效;还有甚者,会加重病情;就算病愈之后,如果不注意忌口,还容易复发疾病。

1
服药通忌

一般来说,凡是服药,都需要忌一些伤脾胃的生冷、油腻的东西。
但也不是绝对的,有的热证,也可以喝冷水。

2
药食禁忌

就是处方中的药物与食物的禁忌,比如地黄忌萝卜、蒜;茯苓忌醋;甘草忌白菜和肉;丹皮忌香菜(胡荽);白术忌桃子、李子;半夏忌羊肉、饴糖;黄连忌猪肉,等等。
具体情况可以查看古代本草。但人参不忌萝卜。

3
病证食忌

就是什么病不能吃什么食物。比如水肿的病人要禁盐;脾胃不好的要忌生冷、油腻;眼病的人一般要忌五辛等等。


四、服药后注意事项

这个其实就包括忌口,但忌口又是非常的重要。
比如服用桂枝汤要注意喝粥,要注意不要吹风受寒。服用麻黄汤要注意盖被子。
有的病是需要忌房事的等等。都必须结合病人的病情而告知病人的。

五、服药后的身体反应及预后

当交给患者药的同时,一定要交代病人服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如果没有交代,病人遇到了情况,可能会惊慌失措,甚至停止服药,错过治疗良机。
比如方里有大黄等泻下药,肯定要交代服药后,可能会拉肚子。有的药服用之后,可能会暂时加重病情,如果不告诉病人,病人可能会以为药开错了。
以上五点都是必须交代给病人的,都是关乎治疗效果的,所以在看病的时候,要重视以上这五点。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转发是善举,分享是美德!